Category Archives: Organizations

我答應你

原文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VT0416&article_id=4611153     震驚.Monumental Tragedy   四月的某一個星期一,一如往常地,我又賴床賴到最後一刻,再急急忙忙地起床梳洗,再衝去學校上班。一邊開車,一邊在碎碎念,因為亂七八糟的天氣,打亂了早就該降臨的春天。從上周起美國東北部突如其來的狂風,以及零零落落的雪花,仍持續在肆虐著黑堡。   大約八點四十五分,處理完email後,我就開始手上的案子。大約九點二十五分,接到一封發自學校標題為 "shooting on campus" 的email。我本能地皺了一下眉頭︰"Again?" 大家都對去年八月發生的槍擊案記憶猶新,才間隔這麼短,難道又發生第二起嗎?  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內,陸續接到了學校的幾封 email。但是,這些信裡都讓人摸不太著發生什麼事,也沒有提到事情真正的嚴重性。這時候,大家仍是好奇的心態多於難過,也紛紛暫停手上的工作,打開 CNN 或 NBC 等各大報章的網站。CNN 以 breaking news 報導學校的槍擊案,至少一人確定死亡。我還頗得意地送訊息給朋友說我們學校又出名了。   將近十一點的時候,學校發了一封email,提到 "multiple shooting with multiple victims in Norris Hall"。在將近十二點,當我再看一眼CNN時,死亡人數是突然地從兩人上升到二十二人。當時,所有的人都呆了,這是大屠殺嗎?哥倫拜高中的悲劇重演,而且竟然是在自己的眼前!十二點四十二分學校寄出了 "Statement by President Charles W. … Continue reading

Posted in Organizations | 2 Comments

漂洋過海來看你

原文:2005-2006 CSA 通訊錄-會長的話 台灣和我,有一份特殊之情。 在我還在唸小學的時候,大哥便離開家鄉,到台灣唸大學。那一夜,哥請了朋友們來家聊天,隔天一早,哥便走了。在上學的途中,我不經意地抬頭望了天空,恰巧一架飛機劃過。望著逐漸遠去的黑點,我小腦袋若有其思地在想著哥為什麼要到台灣唸書。 媽說以後不會常見到哥。的確,哥在台灣的七年,只回過家三次。每次回來,我都會坐在他前面聽他說著台灣的種種。經濟起飛到半導體王國、六四天安門事件、總統大選、飛彈危機、椰林大道、張雨生、BBS…等等。在旁作補充的,是同樣在台灣唸書的大嫂。台灣的面紗,在我們面前慢慢地一層一層被揭開。 小學畢業後,順理成章地進入了當地的華文中學。當時的中國大陸還沒開放,台灣引領著所有的中文文化及潮流。我們聽台灣的中文歌、看台灣的綜藝節目、買台灣的雜誌小說;學校裡的老師,大部份都畢業自台灣的大學。台灣所帶來的文化,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。逐漸地,了解了為什麼每年會有大批的莘莘學子飛往台灣深造。 高中畢業前不久,姐也離開家裡,往台灣去了。姐姐離開的那天晚上,我故意跑到朋友家去,因為我很不想和她說再見。我們一起長大、在一起那麼多年,而她終究還是要離開。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,為什麼我們的國家要棄我們而不顧。同樣是公民,繳同樣的稅,卻和馬來人享有不一樣的待遇。我們標榜的多元文化,只是表面。骨子裡,仍存在著許多不一致的政策。無奈馬來西亞華社總是安分守己、不過問政治的一群。但其實,我們又能怎麼樣呢?這世上,還有哪個國家會關心海外的華人嗎? 高中畢業後,我在新加坡住了一年。獅城這個大都會國家,總給人另一種陌生又熟悉的回憶。每次走在高樓林立、人來人往的烏節路上,總感受到這個城市活力又冷漠的一面。而新加坡的華人,和馬來西亞的華人比起來,又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。這一年,大哥也回來馬來西亞了,而他回來的不到半年,我又飛往台灣,我們倆就這樣交插而過,一直到現在。我離開新加坡的那一晚,也是大家宿醉到天明,彼此說祝福道珍重。擺在前方的,又是另一段旅程。 在接觸了那麼多台灣的文化、聽了那麼多台灣的故事後,終於來到了這片土地。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車輛,參雜著穿梭其中、人口一罩的摩托車騎士,白天的台北,散發出朝氣蓬勃的生命力。而華燈初上,霓虹燈下招牌林立的街道、喧嘩吵鬧的夜市,或是不夜城的東區,台北的夜,給人予另一種特別的感覺。台灣的社會,就像台北的日夜一樣,交織了各種各樣、形形色色、明的暗的、好的壞的,故事與人。每每在山上俯瞰遠處燈火通明的夜景,五味雜陳地就會想起《未央歌》裡的一段歌詞:“在未央歌的催眠聲中,多少人為它魂縈夢牽,在寂寞苦悶的十七歲,經營一點小小的甜美…”我也是在17歲來到台灣,一點一滴地經營著我在這裡的回憶。每多留下來一年,對這片土地的了解就更深入一些。這裡不是我們的家,但我們對它卻是如此地熟悉、如此地有感覺,也總是特別地關懷。來台,不只是知識的吸收,已是一種家族的傳統,民族的習俗,情感的歸屬。 大學,除了課業、社團、打工,還是課業、社團、打工,並沒有party這回事。社團,總有一種異常的魔力,讓大家凝聚在一起,不管是因為音樂、鄉情、或其它任何原因而聚在一起。因此,我總希望也鼓勵朋友多參與社團及接任幹部,因為,最珍貴的回憶,常常在社團裡發生。然而,在今天這個資訊爆炸、金錢至上、升學掛帥、個人主義抬頭的時代,常常感覺周遭就是少了一些東西。沒有了在草地上彈吉他的校園感覺,沒有了結伴到電影院排隊看首映的樂趣,少了逛唱片行試聽唱片的興奮。時代在進步,但我們的回憶總免不了地常掉回某一個特殊的時空… 我的那一段回憶裡,常和朋友跑到中正紀念堂的階梯上喝茶聊天到天明,談著大家的際遇、遊記、生活,聊著我們哪天在自己的國家重逢時會是什麼樣的情景。 “多少次我們夜裡漫步,談談人生與前途,而今我只能抱著吉他,唱著你們寫下的愛情故事…”--對那些常四海為家的人,感情或許是奢侈的東西。相遇,不一定能有好結果;好不容易擁有了,卻發現原來失去是這麼地容易。雖然,當事者只會選擇在夜深人靜時努力地忍著淚水,但偶然地,我們還是會知道這些故事… 我們始終沒有重遇。因為,後來我又來到了美國。 美國,總給人又愛又恨的感覺。愛的是這裡的知識及環境,恨的是美國文化裡一些和東方文化不一樣的地方。幸好的是,這裡還有台灣同學會,給了大家很大的幫忙,及一個溫馨可愛的鄉土感。雖然我不是台灣人,但我受到了學長姐不分國籍地對待,這是連一些央央大國也發揮不出的情操。我常覺得自己沒有選錯學校,雖然,總免不了的,還是沒了一些東西,但或許這是每個出國的人都必經之路,總要在親情友情感情上劃幾個休止符。然而,既然選擇了,就不要後悔;既然走上了,就當作不歸路。希望每年遠從海外來的學弟學妹,能堅信自己的信念及決定。多年後,再回首,會發現,這一切,只不過似浮雲流水過往雲煙。 一直到現在,第11年了,從小毛頭到成年,我還在別人的國土上停停走走。在絲綢之路上、在天山腳下,在黃埔江旁、在時代廣場中。其實,我還一直很懷念聽我哥講故事的時光,也很想念和我姐抬扛的日子。某一天夜裡,我突然寫下了這句話:“這世上,總有一些客觀的因素,讓一些人離開自己的家一陣子,從此跌跌撞撞地,發生很多事,認識許多的朋友,發生更多的故事。”或許,在今天,出國留學已是希鬆平常的事;但是,有很多的人,這一路走來,卻是有笑有淚,在不同的時間、不同的地方,與不同的人,留下不同的回憶… “萬千彩帶,只留下一張離去的箋語…” 給所有同樣是離鄉背景出國唸書的人,堅持下去,總有一天會走出自己的路。給所有在感情路上遇過挫折的人,真愛總有一天會來臨。給所有台灣同學會的朋友,台灣給過很多人幫助。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,在海外的世界各地,都會有人不吝地站起來聲援她。

Posted in Organizations | 4 Comments